“老板,特效公司的人到了。”
李大敲了敲周洛的房间门提醒周洛。
“你先让他们坐一下,我马上来。”
周洛加速把手头的图画完,随即带上本子一起到了外面的会客室。
李大白和一个戴着眼镜的亚裔卷发男子正在聊天,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册子。
两人的目光被周洛开门的声音吸引过来,没等李大白介绍,来人就对周洛打起了招呼:
“你好,周洛导演,我是数字领域的代表迈克尔·王,中文名叫王明杰,初次见面,叫我迈克尔或者明杰就可以了。”
周洛愣了一下,因为来人说的是中文,虽然带了点潮汕口音,再加上这个名字,妥妥的华人。
“你好,明杰,你是移民的还是?”
周洛好奇的问了一句。
“我是爷爷那辈来的美国,我这已经是第三代了。”
王明杰笑了笑,对周洛的问题并不意外:
“因为我是华人,所以公司派我过来和你谈。”
虽然大家一提起这个时代的好莱坞特效公司就是工业光魔,不过这个时代的好莱坞并不是工业光魔一家独大。
数字领域这个公司也是此时好莱坞的顶级特效公司,它的创始人说起来也挺有名的。
数字领域的创始人有三个,它的CEO是斯科特·罗斯,之前工业光魔的总经理,后来独立出来。
剩下两个创始人就耳熟能详了,卡车司机詹姆斯·卡梅隆和他的合伙人斯坦·温斯顿。
斯坦·温斯顿是当时好莱坞最出名的化妆特效师,
数字领域特效制作并不输工业光魔多少,但是收费比工业光魔便宜了四成以上。
像《终结者2》、《真实的谎言》、《泰坦尼克号》、《阿波罗13号》都是数字领域负责特效制作的。
周洛坐下翻开本子,给王明杰看了一下自己画的分镜头脚本。
《白日梦想家》需要做特效的地方并不是很多,主要就是男主做梦当超级英雄的桥段,还有幻象鸟群组成女主面容的画面。
其他的一些出现在影片里的字幕都很简单,算是添头。
王明杰接过本子翻看了一下,他看的很仔细,中途又问了周洛几句,确定了一下他的想法,随后给了个大概结论。
“这个可以做,没什么技术难度,按照周导你要求的效果来说,三百万美元可以做完。”
(特效价格并没有后世那么夸张,泰坦尼克号也只用了两千万不到,而且《白日梦想家》的特效都比较简单。)
周洛心里盘算了一下,巩丽的片酬比起其他人来说相当的低,七十万美元就足够了。
其他演员的片酬加起来也就是个一百万美元,去掉演员片酬,预算相当充裕。
“我觉得可以,明杰。”
“拍摄的话,我估计四周左右就能结束美国这边的戏份,到时候你们特效也要同步开始制作,有问题吗?”
周洛抬头看向王明杰,他不想把一个项目拖得太长,主要是电影的口碑发酵还是要点时间。
之前和吴主任讨论的时候,上面的想法是尽量能在一两年之内上映,催的并不是很急。
周洛和韩山平的想法是在明年二月份同步上映,中影那边对排期的事情大开绿灯,保证给周洛空出档期。
二月份正好是过年,美国这边也正值情人节假期。
周洛的记忆里,2000年的二月份并没有什么票房爆炸的电影,也是正好可以拿到一个不错的排片和开画银幕。
“唔~,以我现在看到的来说,应该没问题。”
“不过我还是得返回公司开会过后才能告诉你确切的时间,希望周导能理解。”
王明杰虽然没能当场打包票,不过看他的意思这事八九不离十。
周洛闻言看了一眼李大白说道:
“小染,你把这几幅涉及特效的分镜头脚本复印一下交给明杰带回去,方便他回去之后做评估。”
“好的老板!”
李大白点了点头,伸手拿过分镜头脚本,去找酒店借复印机了。
“明杰,这事我就交给你们了,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,找我的经纪人或者助理都可以。”
在等李大白回来的间隙,周洛趁机和王明杰交流了起来。
“你有名片么,我后面如果有业务的话方便联系你。”
“啊有的有的,稍等一下。”
王明杰连连点头,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两张名片放在桌上。
“周导,数字领域在特效上并不比工业光魔差,以后您选择的时候可以考虑考虑我们。”
“一定一定,当时看《泰坦尼克号》那个画面确实非常震撼。”
周洛笑着收下了名片,表示以后有需要一定联系。
数字领域在这个时期可以算得上是它最辉煌的时期,后世的数字领域是越混越差。
先是创始人闹矛盾,詹姆斯·卡梅隆和CEO斯科特·罗斯关系搞得很僵。
后面则是经营不善,导致连年亏损,最后市值只剩几千万美元。
2007年,斯坦·温斯顿的身体出了问题,加上实在看不到盈利希望。
数字领域被《变形金刚》的导演迈克尔·贝收购。
而迈尔克·贝也是个不善经营的人,他收购之后并没能改变数字领域的情况,市值一直也没能提升,连年亏损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。
没过几年,数字领域在2012年申请破产,再次更换老板,这次是被小马奔腾的大狗哥联合印度的一家公司收购。
周洛的未来规划中,特效公司这一环是少不了的,不过不是在美国直接收购。
美国这边有点太卷了,人员工资太高,后世那些大特效公司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亏本经营。
比如工业光魔、数字领域、维塔数码、索尼映画,排名前几的工作室全部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周洛的打算是趁着过两年股灾的时候,互联网企业支撑不住大裁员的时期。
到时候他直接抄底,拉一波有经验的员工到国内,把摊子先支起来。
而王明杰这个华裔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,他一方面懂技术,其次也有一些与人交流的天赋,定位有点类似于产品经理。
(我说的正经的产品经理,我实习那会产品经理也不管你能不能实现,先把饼给甲方画了,回头就来压力我们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