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颎听闻,脸色瞬间变得煞白,“扑通”一声跪地,双手伏地,身子因惊恐而微微颤抖,额头的汗珠顺着鬓角不断滚落。他声音颤抖,惶恐说道:“陛下明鉴!臣对陛下忠心耿耿,日月可鉴。此方略乃臣与诸位将军反复研讨,依据当前边关局势,为巩固我大隋边防、保境安民而拟定,绝无任何私心杂念,更不敢有丝毫对陛下不忠之举。”杨广却只是冷哼一声,眼神中满是怀疑与不屑,并未再多言语。他心想,你高颎说得倒是轻巧,谁知道你背后是不是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在这疑云密布的朝堂氛围中,紧张感愈发浓烈。而杨广,在这种压抑与不安的情绪裹挟下,内心的荒诞想法愈发强烈。一日,他坐在龙椅上,看着大臣们战战兢兢的模样,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疯狂的念头。他心中盘算:“这些大臣,表面对我恭敬有加,可内心到底在想些什么,我实在难以捉摸。我必须想个办法试探他们,看看谁才是真正忠于我的人。”突然,一个荒唐至极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迅速成型——在朝堂上假传军情,点燃烽火,看诸臣如何应对。他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诡异笑容,仿佛已经看到了大臣们惊慌失措的样子,心中竟隐隐有些期待这场闹剧的开场。
于是,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朝堂之上,一场荒唐闹剧就此开场。宫外,陡然传来一阵急促而凄厉的烽火警报声,那声音尖锐得如同利刃划破长空,仿佛是战争恶魔的咆哮。远处烽火台燃起的浓烟,如一条狰狞的黑龙,张牙舞爪地冲向云霄。
大臣们听到烽火警报,顿时乱作一团。原本整齐站立的队列瞬间变得混乱不堪,大臣们交头接耳,神色慌张。大臣甲的手紧张地揪着大臣乙的衣袖,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,低声说道:“大人,这烽火乍起,莫不是敌军又来犯了?可前些日子我军刚大捷而归,怎会如此迅速又有战事?”大臣乙眉头拧成了个“川”字,忧心忡忡地回应:“我也不知啊,这局势实在诡异。烽火乃边关大事,关乎国家存亡,若真有敌军来犯,我大隋恐又将陷入战乱,只盼是虚惊一场。”有的大臣瞪大了眼睛,四处张望,眼神中满是惊恐,试图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何事;有的大臣则脸色苍白如纸,身体微微颤抖,嘴里不停嘟囔:“这可如何是好,这可如何是好……”
丞相高颎眉头紧锁,神色凝重,立刻出列,双手抱拳,高声说道:“陛下,烽火已燃,此乃边关紧急军情警示。隋代实行府兵制,军权稳固关乎国本,如今边关战事瞬息万变,恳请陛下即刻定夺应对之策,以防不测。”
杨广闻言,眼神闪过一丝怀疑,冷冷说道:“高丞相如此急切,莫非早已洞悉这烽火背后的隐情?不然为何这般笃定是边关军情?”高颎一听,心中一惊,连忙再次跪地,急切解释:“陛下圣明!烽火乃我大隋边防示警重器,向来严谨。今烽火燃起,依臣之见,定是边关有急,臣不敢有丝毫懈怠,一心只为陛下分忧,为我大隋江山考虑,绝无其他意图。”此时,杨广内心却在冷笑,他认定高颎这般急切,肯定是心中有鬼,越发坚信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。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