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李头也没有因为蔡田福身体抱怨,就对他存在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,确实是有一说一,并没有丝毫的忌讳。
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为深入地和蔡田福,处理好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,待人以诚,是谈话的基础,如果彼此之间连一点诚信都没有,那么何来交谈呢?
“老大呀,你到哪了?不是说今天回来的吗?有关新农村康居工程拆迁的事情,村委会的李主任也在我家,你呀就和小二好好地坐下来谈一谈,我也不想一直带着这样的遗憾再生活下去。”
蔡田福打电话给他的大儿子,在听到老父亲的询问之后,电话那头的大儿子却是连声说,马上就会到家,请蔡田福不要过分的忧心,作为哥哥他不会和老二有过多的计较。
“老蔡听到了吧,老大都已经表态了,这些年其实老大也不容易。所以呢,今天你们一个作为父亲,一个作为长子,都应该放低自己的态度,这样也许老二能够接受。”
其实老李头刚才在听他们亲戚谈话的时候,其实已经了解到猜蔡二心中的那个结到底是什么。
蔡老大和蔡小二之间相差了十岁,所以在蔡老大成家立业的时候,蔡小二其实还在上学。
想当初蔡老大考上中专的时候,即便是当时还在包分配工作,但是分配的工作有好有坏。蔡田福为了蔡老大能够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,确实也下了血本托了关系才转到了食品站工作。
蔡老大也没有辜负蔡天福的期望,仅仅工作了三四年,就升到了食品站的经理。当时不但薪水多,而且油水还不少,除了照顾家里的日常开销,自己还娶了媳妇。
本来这一家子,日子应该过得红红火火,可惜没有想到食品站没有过多长时间,就在经济浪潮中走了下坡路,最后甚至是不得不关门倒闭。
当时正值蔡小二高考,蔡小二成绩中等,在高考那一年却是名落孙山。
本来按照他家的经济条件,如果再复读一年,还是有一定机会可以考上大学,哪怕就是专科,他好歹也是农村人跳龙门的关键一步。
但是恰巧这时候蔡老大工作的食品站倒闭了,蔡老大却有老婆孩子要养,新找的工作却是需要集资进厂,为此蔡田福还凑了两千块钱。
恰恰因为这两千块钱,却是挡住了蔡小二的复读之路,当时蔡田福手中积蓄所剩无几。
所以在蔡小二提出复读的时候,蔡田福没有同意,而是直接的拒绝。
一气之下的蔡小二也就和蔡田福没有了交流,更是跑到了外地去打工。
可是他并不知道,蔡田福在拒绝了他的复读之后,蔡老大却是找到了他,希望能够让蔡小二去复读。
在蔡老大看来,蔡小二的文化水平底子比他要好,还是有机会能够考上大学。
是以那几天蔡老大夫妇商量了一番之后,将他们结婚的戒指和缝纫机都卖了,凑出了蔡小二复读的学费。
但是钱凑出来了,蔡小二却不见了。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